“既生瑜,何生亮”这句出自《三国演义》的经典台词,原是周瑜对诸葛亮的感慨,意思是:同样的时代里,自己已经足够优秀,却偏偏有一个更为出色的人把自己的光芒压住了。拿来形容现代的战机大牛证券,苏-57就像是“瑜”,而歼-20则是“亮”。虽然这话有些酸溜溜的,但其实非常贴切——在五代机中,苏-57和歼-20都是非常出色的存在,但不少人觉得,歼-20的表现更为耀眼一些。
五代机代表着现代战机的顶尖水平,其核心优势就是强大的隐身能力。美国洛克希德·马丁公司为五代机下了明确的定义:全方位隐身、低被雷达侦测概率、高性能机体、顶尖的航电系统,以及高度集成的计算机网络,能够与战场上的其他单位实现实时联网,随时掌握作战态势。
美国的F-22“猛禽”是首个五代机,2005年正式服役,开创了五代机的先河。随后,美国又推出了F-35,俄罗斯也紧跟其后,推出了苏-57,中国则推出了歼-20。这些战机各具特色,但常常被拿来互相比较。
苏-57,全名“苏霍伊苏-57”,是由俄罗斯苏霍伊航空集团研发的单座双发隐身多用途战斗机,目标明确,主要是与美国的F-22和F-35对抗。2010年1月29日,苏-57的原型机T-50成功首飞,标志着俄罗斯正式加入五代机的行列。
展开剩余83%尽管苏联解体后,俄罗斯的航空工业一度低谷,但他们并未放弃梦想。2002年,苏霍伊开始了“PAK FA”计划(未来前线航空综合体),旨在研发能够与美国五代机抗衡的先进战机。经过多年的开发与改进,苏-57终于在2019年12月交付给俄罗斯军队首架量产型飞机。然而,整个过程中,预算限制、技术难题,甚至发生了多次坠机事故,使得苏-57的研制进程颇为曲折。
苏-57的最大亮点是其超强机动性。它搭载了三维推力矢量发动机,能够执行“眼镜蛇机动”这种高难度动作。眼镜蛇机动是指飞机突然仰起机头,像蛇一样猛地抬头,然后迅速恢复水平飞行。在空战中的近距离对抗(狗斗)中,这一动作极为有效,能够迅速甩开敌机,获得攻击的有利位置。
苏-57的最大起飞重量为35吨,巡航速度为1.4马赫(约1700公里/小时),作战半径达到1200公里。武器方面,苏-57内置了弹仓,能够搭载K-77M空空导弹和Kh-38M空地导弹,火力相对不弱。
然而,苏-57的隐身性能却是一个显著的短板。隐身能力的关键是减少雷达反射截面(RCS),F-22和歼-20的RCS分别低至0.01-0.001平方米,而苏-57的RCS大约为0.5平方米,差距巨大。其原因主要在于设计上的缺陷,像直通式进气道暴露无遮挡,发动机叶片很容易被雷达探测到。再加上外露的光电探头和缝隙过多,隐身涂层也不够先进。有评论称,苏-57干脆不如被称作“四代半”战机。
目前,苏-57的量产数量相当有限大牛证券,俄罗斯军队计划到2028年装备76架,但迄今为止交付的数量仍然寥寥无几。甚至有报道称,俄罗斯军方更倾向于继续升级现有的苏-35和苏-34战机,似乎并没有太高的热情投入苏-57,反映出这款战机的尴尬处境。
再来看看歼-20,绰号“威龙”,是中国成都飞机工业集团为中国空军研发的五代隐身战斗机。2008年项目启动,2011年1月11日首飞,2017年3月正式服役,发展速度令人惊叹。
中国虽然在航空工业起步较晚,但发展速度极快。歼-20的诞生紧密配合国家的战略需求。当时,F-22和F-35的技术优势令中国急需一款能够与之抗衡的先进战机。歼-20从研发到服役不到10年的时间,展现了惊人的效率,这背后离不开国家的大力支持以及大量科研人员的辛勤付出。
歼-20采用了鸭式三角翼布局,搭载了国产WS-10C发动机(未来可能换装WS-15),最大飞行速度达到2马赫(约2450公里/小时),作战半径为2000公里,远超苏-57。隐身性能方面,歼-20在正面雷达反射截面仅为0.01平方米,得益于流线型外形、隐身涂层和内置弹仓设计。
歼-20的航电系统是它的一大优势。它配备了有源相控阵雷达和光电分布式孔径系统,能够360度无死角地感知周围环境。这意味着敌人还未察觉到你,歼-20已经锁定目标。这种超视距作战能力在现代空战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优势。
歼-20的武器系统也非常强大。内置弹仓能搭载霹雳-15远程空空导弹(射程超过200公里)、霹雳-10E近距格斗导弹和霹雳-12D中程导弹,形成了远中近三层的火力网,适应各种战斗场景。未来还可能装备高超音速武器,进一步提升战斗力。
截至2023年,歼-20的服役数量已经超过200架,生产速度远超苏-57。它还多次参加演习和阅兵,特别是在2019年国庆阅兵中,三机编队飞越天安门,震撼十足,证明了歼-20的成熟度。
将这两款战机放在一起比较,差距显而易见。隐身性对于五代机至关重要。歼-20在隐身设计上可谓精益求精,雷达反射截面低至0.01平方米,能够悄无声息地接近敌人。相比之下,苏-57的0.5平方米雷达反射截面让它的隐身性能大打折扣,容易被雷达侦测到。这一差距,直接影响到现代空战中的存活能力。
虽然苏-57的机动性非常出色,尤其是在近距离空战中,三维推力矢量发动机让它能做出各种复杂机动,轻松甩开对手。但现代空战主要是超视距作战,机动性相对重要性下降,因此歼-20的设计更注重隐身与远程打击,反而更符合现代空战的需求。
航电系统方面,歼-20的相控阵雷达和光电分布式孔径系统领先于苏-57,反应速度更快、目标识别更精准。苏-57的航电系统虽然也不差,但与歼-20相比,整体性能略逊一筹,特别是在信息整合方面。
在武器系统上,歼-20的霹雳-15远程导弹让其具备先发制人的能力,而苏-57的K-77M和Kh-38M虽然也有不小的威力,但由于弹仓设计问题,其载弹量和灵活性不如歼-20。
作战半径方面,歼-20的2000公里远超苏-57的1200公里。歼-20的战略灵活性要明显高于苏-57,能够在更广阔的战区内执行任务。
苏-57曾在2018年2月参与叙利亚的军事行动,虽然表现一般,且需要苏-35护航,显示其单独作战能力尚有欠缺。相对而言,歼-20虽然还未参与实战,但在演习和阅兵中的表现十分亮眼,证明其已经具备了较高的实战能力。
总的来说,苏-57和歼-20不仅仅
发布于:天津市闻喜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